2017年3月1日下午1:30,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张晓林教授应施路平教授邀请来访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张晓林教授为我中心做了题为“让机器人‘开眼’看世界”的学术报告。

张晓林教授从他的研究经历出发,介绍了从机器人视觉控制到人工眼研究的转变。在具体介绍时,从眼睛的起源开始,列举了生物界中的各种眼球结构,重点介绍人眼的原理和功能。基于人眼的视觉功能,进一步提出了他对于大脑功能的理解,从不同脑区的角度,对人和机器人进行对比。随后,对其目前的科研重点双目人工眼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众多成果和视频。张教授提到“眼球是延伸到体表的大脑组织”,人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系统。故其课题组通过研究开发仿生眼视觉控制系统,以期使机器人的智能产生飞跃。张教授研制的具有自适应功能适合双眼立体视的仿生眼球,实现周边视与中心视协同工作,不仅具有双眼同步、目标追踪等功能,还可以进行自我标定和校准,可进一步应用于三维重建、里程计和SLAM、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我中心师生对张教授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与张教授展开了积极探讨。双方认为生物智能的实现离不开感知传感器的发展,特别是视听系统,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视听系统的演化决定了某类生物的智能水平。高级的视听系统将有利于智能的实现,所以双方一致认为张教授开发的先进的视觉系统可以作为类脑智能系统的研发平台,有力地支撑类脑计算的研究。

此次张教授与我中心的学术交流十分融洽, 双方就未来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双方决定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和条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交流,积极描绘未来广阔的合作前景,共同推动类脑感知、认知的研究!